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對禪修的11點誤解

July 28, 2012


誤解通常是聰明人自以為是地解讀某些概念造成的誤會,容易誤解的地方也通常是那些解讀出來似乎是很合理有說服力的概念。由於不是每個人都生來就有哲學頭腦或受過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去解讀很抽象和形而上的意思,就很容易掉入魔鬼的細節陷阱中,開始時完全分辨不出來已經偏離原軌,其實一開始就已經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要到遇到關卡做什麼都出問題時才發現有誤,要改就很困難,還很抗拒,已經習慣那種觀念,而且在目前的3D實相中還可以用,就不認為繼續這樣下去會有什麼問題,成了最大的思想盲點。
本文通過反面教材去打好概念與心態上的禪修基礎,避免很多人陷入自我設限的框架中,也是續上一篇同一位內觀禪上師的教導。


對禪修的誤解

靜心只是一個字,很多人都讀過,思考的過程通過聯想去進行,所有禪修的概念都跟靜心有關,有些可能正確,有些是胡說八道。有些只是其他系統的靜心法,跟內觀無關。當我們練習內觀時,就會把一些充斥在神經線裡的雜念清除掉,好讓新的訊息(新的清淨能量)可以流通流進來沒有阻塞,我們先從一些最顯眼的概念開始。


我們不會教你怎麼觀想(打開)你的脈輪或者唸神秘的咒語,你不是在跟魔鬼對決或吸收無形的能量,你做得再好也得不到(空手道的)彩色腰帶,你也不必剃光頭或戴高帽,你甚至不必捐出你所有的財產搬到寺院裡去住。除非你的人生很缺德而且混亂(活在刀口上),你就可以馬上開始體驗到一些進展,聽起來很鼓舞是嗎?

有很多書本都在談怎麼靜心,打坐和禪修,多數都是根據某一個教派或傳統哲學體系的觀點去寫,但是很多作者都沒預先告訴人家自己是哪個教派那個體系的(導致混亂和誤會)。他們把自己那套修行的理論說成好像是舉世皆通的律法,其實只是該教派獨特獨有的步驟和細節,結果就是亂成一團,最糟的是發展出更複雜的理論和解說(五花八門的瑜伽術和功法),全部都各說各話,以致產生出一大堆有衝突的意見和附加的數據和經驗。

我們這裡談的是內觀的禪修法,教你怎麼平靜不執著地觀察你的念頭如何運作,以便洞察出你自己的行為(為什麼會有那種反應),最終的目標是要有覺知(見註釋),這種覺知會專注和深化調度到你可以看透內在真相如何運作(感知到念頭的緣起緣滅,而不是被動地被主導去說話和做事)

(註:覺知就是有意識的感知,覺而有知,覺而有情的覺有情,有情不是七情六慾的感情,覺不是一般感官的知覺,而是靈性感官的直覺,不帶任何批判和標籤或入世智的經驗去感知事物的本來面貌和真相,看透所有被掩蓋,被扭曲,被包裝的假相,直接見到心性的不同層次,層層穿透,知道為什麼人會有那樣的身口意和作為,也看到最深層無暇的上帝或佛性)

但是,在談內觀之前,必須先釐清一些人對禪修的誤解,因為不斷有人在問同樣的問題,也不斷換方式在問同樣的問題,最好是一次過講清楚,因為這些誤解會阻礙剛開始在修的人,就必須一個一個地談。


誤解一靜坐只是一種放輕鬆的技巧

這個誤解的關鍵出在<只是>這兩個字,沒錯,放輕鬆是靜坐的要點之一,但是內觀式的禪修卻瞄準更高的目標。那句話在許多靈修系統中基本上是這樣,全部教法都強調思想的專注,要心念安住在某一件東西或某一個要想的地方,只要能夠持之以恆努力地去練習,就可以達致深層與幸福的輕鬆感覺,就叫做Jhana>禪那(發音跟眥那教>Jaina的原音一樣,眥那上師都有禪定的深厚功力),這個境地是超常地寧靜,讓人感受到喜悅(所謂的高潮,人們通過性愛,毒品與酒精去感受到的快感,也是土法煉鋼),這種樂趣遠遠地超出任何意識狀態(肉體的感官知覺)所能體驗到的(因為是靈性的感官知覺)。問題是,大多數靈修體系至此而止(安住而滿足),那是他們的目標,一旦達致,就不斷用餘生去重複那樣的體驗(成為最安全的避風港)。內觀就不是這樣子,內觀尋求的是(禪定之後的)另一個目標,那就是覺知>awareness。專注與輕鬆才能提高覺知力(緊張就失去洞察力,看不到魔鬼的細節,就漫無秩序和草率),都是條件,工具和有助益的副產品,但還不是目標,洞見(慧眼,眉心輪結合頂輪)才是目標。內觀是一種有深度的宗教修法,目的是要淨化和轉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身口意和自己的實相世界)。專注和洞見的差別另外會再談仔細。


誤解二靜坐就是要入定

這句話適用於其他體系的修法,但卻不是內觀禪的做法。有洞見的禪修不是一種催眠術,因為沒叫你清空腦袋失去意識(任由外力指使),並沒有教你成為一個沒有情緒的植物人,其實正好相反,你會更能覺知到自己的情緒轉變,更清明更精準地看到自己的念頭和情緒。在學習內觀禪時,觀者偶爾會體驗到類似出神的狀態,但卻不是出神。在催眠的出神狀態中,當事人很容易受到他方的主導(聽催眠師的指示,可以誘使去做壞事,也可以引導去做好事,要看催眠師的意圖,見註釋),在深度的專注狀態中,全程就由當事人控制。兩者的差別也許只是表面上的,但無論如何,這種入定的現象都不是內觀禪要的體驗,之前說過了,禪那的深度專注是達致更高覺知(覺悟)的工具和跳板(平台和基礎),內觀的定義就是開發注意力或覺知力(不被假相蒙蔽肉眼騙過去,也開發了第三眼或慧眼,有智慧當後台的上帝之眼就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樣)。如果你在冥思時發現自己正在失去意識(昏睡中不清醒),你就不是在禪觀,就這麼簡單。

(註:為什麼有些人會修到入魔,跟負面能量的邪念對應,好像著魔一樣,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像是變成另一個人,另一種性格,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主要原因有幾個:
1。跟錯人:盲目的崇拜靈修老師,沒搞清楚自己在學哪一門哪一派,只看到老師露幾手神通,自己也想要那種特異功能,就一頭栽進去,強烈擁護那一派的修法,其餘的都無效,看不順眼,都不對,跟開始時執著要學的動機和態度是一樣的執著,沒有突破。
2。學錯法:修法五花八門,表面上看起來都一樣,但是進入細節之後就大不同了,花招百出,各有各的理由和功法,為了打通這個那個穴道和脈輪就必須用某種沒人懂的技巧,只有上師才會的獨門武功,結果還沒學到安全措施就先清空自己的腦袋,出現真空,讓其他邪念乘虛而入,或同頻共振,加上自己的定力不夠,覺知還不靈敏細緻,意志力薄弱,其他心識基礎都不穩等等,就無法抗拒,反而被更強的邪念喧賓奪主,臭氣相投到自己都沒發覺到有問題。
3。意圖不良:不純淨的意圖就會得到有瑕疵的結果,日後還是需要清理乾淨才能更上層樓,要不然就成了提升的障礙和負擔,而且要檢視自己很不容易,必須對自己很誠實,正視自己的動機和意圖,看出阻礙在哪裡,也肯改變,需要勇氣和其他條件。但也不需要等到完全純淨了才來修,只需確定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良意圖就行了,要捫心自問,對自己很誠實,不給自己找藉口,不清楚可以先問別人,請人家來檢視確定自己的意圖沒有不良的傾向,就是要謙卑才能聽到忠告,當然還是要問對人。
4。態度,決心,意願等等基本條件不足:在還沒開始修以前,可以多涉獵這方面的知識,知道需要哪些基本條件和心態,差不多確定自己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從實修中再發現基礎哪裡不足沒注意到的,再去改進和微調整,只要基本條件都有,很快就會產生一些智慧,再回頭檢視這些基礎,看出哪裡需要改進,哪裡做得不錯的,就更有自信,也知道自信並不是我大我慢的產品,而是以謙卑為基礎的自信)


誤解三禪修是一種無法理解的神秘修法

幾乎是事實,但又不完全是。冥思處理的意識層面比表層的思想還要深入,因此有些冥思的概念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但不表示就無法理解,因為還有比文字更能理解得更深入的方法。比如說,你知道怎麼走路,但是你很難形容在走路時的神經纖維和肌肉如何收縮和伸展,你就是會走路。冥思也只能通過實修去理解,不是你可以通過抽象的文字來理解,也不是談得來的事情,而是必須去體驗的過程。冥思不是一些自動讓人得到可預期效果的無思想公式。你無法預先知道每一次冥思會體驗到什麼(沒有重複一樣的體驗,只有開始時進入狀況的轉換過程類似而已),每一次都是一個全新的探索,經驗和實驗,尤其是當你做到可預知和同樣的地步時,你就可以當作指標知道自己離軌了,進入膠著(不進不退和受困)的地步。在內觀中,你必須把每一秒鐘都看成是宇宙中唯一不重複的一秒,這也是最基本的內觀認知。


誤解四靜坐的目的是要成為有神通的超人

不,冥思是要開發覺知力,能夠讀心還不是重點,身體懸浮也不是目標,靈通的現象跟冥思有關係,而且關係複雜。在開始禪修時,這些現象可以或不會產生去見證到。比如說,有些人能自覺地回憶起過去世的事(點點滴滴或片段),其他人就體驗不到(而是體驗到其他現象)。無論如何,這些現象都不是已經開發和可靠的神通力,也不可以重視(佛祖和所有內觀上師都不會鼓勵學徒去玩弄神通,基礎不穩的大部份都在玩黑魔法,後遺症都很嚴重,很少人過得了私心和傲慢的自我-太陽神經叢這一關),因為這些現象對初學者來說的誘惑力很大,自動形成了我大的一個陷阱偏離正軌(發展成魔道還不自覺),最好的建議就是不要碰,不要重視。如果有(得到這些禮物),就欣然收下,如果沒有,也無所謂(反正又不是你要的東西和目標)。行者在禪修的路途上或許會練一些功法來得到一些神通的能力,有其必要性(可以自助助人),但卻是後來的事(自然而然地產生,是副產品和獎勵的小禮物)。當一位行者達到深度的禪那境界時,他就有能力掌握這種力量而不會失控帶來危險或者倒過來被(邪念)掌控(去濫用神通力),就會再去開發這種力量來為別人服務(不是為己所用來賺錢或戀權或滿足其他慾望比如成名,受人愛戴擁護,自覺高人一等),這種能力是在幾十年的修行之後才辦得到的事(速度因人而異,要看前世打下的修行基礎,多快恢復原有的能力)。別管這些,只需專注在發展更多更敏銳的覺知力就是了,如果聽到聲音看到畫面,看一下聽一下就讓它們過去(自動消失),別參與(別忘了你只是一名觀察員的身份,別忘了你還有更高的目標)


誤解五冥思有危險,謹慎的人會避開不試

什麼事都有危險,過馬路時有可能會被車撞倒,洗澡時也有可能閃到腰,尤其是冥思,很有可能掏出過去累積多時許多很難看的舊垃圾,那些埋藏多年不見天日刻意被壓抑的東西通常都很驚悚恐怖(掀開大石頭,底下可能會有蜈蚣,毒蛇,老鼠,蚯蚓,甚至是沒見過的怪物等等,都很醜很嚇人),不過卻是大收穫(終於知道暗櫃裡還藏了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沒有什麼事情是沒有風險的,有風險不表示我們就得把自己包在蠶繭裡(自我陶醉,孤芳自賞),這麼做不是活得更好,而是未活先死(在等死)。處理風險的方式就是就是要知道有多少可能的風險,哪裡有風險,出現的話要怎麼處理去化險為夷。內觀的教導就是一本說明書或指導手冊,內觀就是要開發你的這種覺知(包括對風險的認知),而且,內觀禪本身一點都不危險,而且更安全。提升了的覺知力(洞見)就是對應風險的最佳保護措施,正確地修,內觀就會是一個溫和與漸進的過程(從來沒人練出問題來),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地練習,你的實修過程就會變得很自然(完全不必掙扎動腦筋,就只是安靜地坐著享受那個過程,但不要沉迷),什麼都不必勉強。有一些基礎之後,在一位合格有智慧會保護你的上師的密切監督和指導下,你就可以通過密集式的禪修(閉關)去加速你的進展。開始時(還沒跟隨上師),就做得簡易(不要自作聰明耍花樣或急著要進步),溫和地做就不會出事(不會招來邪靈和強化邪念)


誤解六禪修是聖人大師閉門在做的事,非一般人的修行

這種觀點在亞洲很普遍,只有和尚和聖人才有資格受到尊重(只見包裝不見品質),就好像美國人崇拜電影明星和棒球高手那些偶像一樣,這些人都被刻板化和定型為人中豪傑,有各種普通人都沒有的優良個性和才能。西方人也對禪修有類似的觀念,他們想像禪師都異於常人,能夠口含奶油入口不化,一接觸到禪師本人才發現跟一般人無異,幻想也破滅,但這些行者的確是有用不完的精力和肚量,活得充滿生命力。當然,大多數聖人都會靜坐,但不因為他們是聖人了才去靜坐(是因為靜坐久了才成為聖人,即便前世已經是聖人,還是得重新學習靜坐,佛都不例外)。事實正好相反,他們是因為學靜坐才變得神聖,禪修把他們帶到聖人的思想境界,他們在禪修以前都不是聖人,要不然他們也無法超凡入聖。

這一點很重要,很多人以為一個人必須道德完美才能去靜坐(見註釋),這個做法行不通,因為道德的遵守需要一定程度的意念控制(理解和自律),那才是有德的先決條件(和基礎),你無法在沒有自律(自動自發)的情況下遵守道德的條規,如果你的念頭像攪果汁機那樣的轉動(或者像浮雲般地飄浮變換),就無法自律(沒有自知之明就沒有他知之心),因此就先要有一些思想素養為基礎。

(註:東方人都以為求道打坐必須到山上的寺廟裡常年閉關,不問世事,拋家棄子,要剃光頭,披上袈裟,托著缽子到處化緣,一副苦行僧的模樣才像是尋道人,其實只是出家人,只是求道的方式和法門之一。而一些寺院裡的高僧也抬高門檻,閉門修煉,沒開課授經或教導禪修,嚴格管制入教入廟的僧侶,除了每日的早晚課誦經之外,靜坐禪修的實習就很少見,不像西藏密教,南傳佛教那麼的普遍,那麼強調禪修。這些制度化的僧侶還成了打雜打掃寺院煮飯洗衣的自願勞工,服侍方丈主持,甚至還得練武練功,保衛自家地盤。修到了今天如果不是在搞宗教企業收錢就是在以經釋義,概念上力求完美,大部份的佛界論壇都在談理論,很難見到有人用禪修得來的經驗去講解佛祖在談的佛法(因為真正在修的人其實也不多,這些人也都很低調,不想談太多,跟一知半解的人起爭論),更難見到有人強調要通過禪修去理解佛經的義理然後用在實際生活中,而不是用空洞抽象的理論概念去對應現實中出現的狀況,結果都被殘酷和頑固難抗拒的現實壓倒,向現實低頭,而不是超越,不受影響和左右,淡然處之)

佛教的禪修法中有三大不可分割的要件:戒,定,慧。這三者會隨著你的練習逐步地深化(見註釋),每一個都影響另一個,因此,你是在同時培養這三者,而不是一個一個來。如果你有足夠智慧理解這些原理,運用到實際情境中,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對他人展現慈悲心,慈悲就意味著你自動避免自己的身口意傷害到別人和自己。因此,你的言行舉止就自動有道德,除非你還無法深入地理解你會造成的問題(惡業),就看不到自己的作為的後果,就會做出損人的事來。那些還在等待自己成為有道德觀念才願意去實修的人只是在等待一個不會到來的可能罷了,古代的哲人說就像一個人要等到海中無浪了才肯下水去游泳。(人不一定要修到大菩薩的境界才能跟人家分享自己的心得與領悟,法布施沒要求施者修到什麼水平才能散播佛法或宇宙法則,因為善良的意圖勝過政治正確的俗世要求)

(註:那些需要你戒的部份一個都沒戒,就無法入定,都有阻礙,不能入定就得不到智慧。當然不必全部都戒了才能入定,只要有開始戒到某些部份某個程度,就可以體驗到某個程度的定境和得到相應程度的智慧。然後隨著智慧的產生與入定的深度和程度,再倒回去影響和加強要戒的意志和意願,自然而然地戒,而不需要勉強自己。就這樣每況愈上,越戒越多越徹底,身心越清淨,定境更持久,智慧越高深。很多人都以為可以不必放棄吃肉的習慣就想要入定,沒那麼便宜的事,沒戒沒入定就產生不出智慧,就更無法理解為什麼需要戒這個那個,結果有可能會變成有智(智能,不是智慧)無德的修行人,表現不出慈悲和智慧的素養。佛祖在離世前也一再提醒後人要以戒為師,不是以他為師,不過似乎很少人明白為什麼他會這麼說,這麼強調)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這種關係,我們假設戒(自律)有不同的層次,最低層的就是別人為你立下的教條規矩,可能是你最崇拜的先知說的,可能是你的政府,你的部落長老,也可能是你的父親訂的規矩,不論是誰(權威)定的,你只需遵守就是(別想推翻和理論),機器也會遵守,猿猴也會,如果條例夠簡單明瞭,再加一條不聽話就抽打的鞭子就行了。這個層次的戒律完全不需要禪修,只需要一個肯遵守的人和一條會打人的鞭子。

另一個層次的戒律是在沒有人會罵你,自己也會遵守的同一批條例(法律鞭長莫及之處,見註釋),你會遵守是因為你已經消化理解了這些條例的用意,你一旦破戒就會責怪自己。這個層次的自律需要一些思想上的自我控制,如果你的思維方式是混亂的,你的行為也會混亂沒秩序,心思的素養就能減少思維的亂象。

(註:法律的鞭長莫及不只是攝影機拍不到或者沒人在管的地方,更嚴重的是連最聰明的法律菁英和法官都知道是誘使或逼迫人家犯罪的行為卻無法治罪提控或送去治療,避免悲劇發生,成了睜大眼睛在看人不斷傷害別人的大盲點,尤其是心理上的精神虐待這種醫生和科學手法很難證明的創傷,傷人者本身多少有些精神失常,失控,思路紊亂,情緒不穩定甚至變態和蓄意缺德等等,只為了發洩心中的不快或壓力,巧妙地避開肉體的傷害,不留痕跡地用言語和其他沒有肉體傷害證據的方式去攻擊別人,而且專挑不會反抗不兇的人,當成沙包來打卻沒感覺到別人的痛苦,只知道自己心裡發洩出來了就比較好過,等於是把自身不要的垃圾倒在別人身上,尤其是那些一再容忍他們的人身上,通常都是身邊最靠近自己的人,最親密最善待他們的人都成了最方便下手的目標和對象。
如果悲劇發生之後證實始作俑者有精神病症,即便殺人也是無罪的,但法律並沒有保護那些每天都必須跟這些有輕微精神病狀(只是情緒不穩定但還不符合精神病的定義,卻是一個不定時的計時炸彈)的人相處的受害人,或者像對待傳染病病人那樣暫時隔離開來接受治療,由當事人自行處理,等到悲劇發生了再送去法院判決,受不了精神虐待而殺人或傷人的受害者再去坐牢,二度受罰。精神虐待的殺傷力比肉體的傷害更持久更深入,受虐待的人會生不如死,每天都在接收另一邊強推於人的壓力和情緒垃圾,把忍耐力推到極限讓悲劇發生,結果不是一次過解決就是把垃圾全都送還給對方,都是悲劇,不是死(自殺或他殺)就是傷,兩敗俱傷,嚴重的還殃及無辜,成了家庭倫理的悲劇。因此,一些直言不違的高靈和許多世界的天人看每個3D星球人的行為時,在他們的眼中都是銀河系外圍的精神病院,住滿了變態和精神錯亂的聰明人,像是患上人格分裂症那樣,表面上很正常,思想卻很變態,就像地球人看自家的精神病院和患者那樣,只是標準和定義比較粗糙罷了,必須很嚴重到殺人或胡言亂語了才送去治療。
失控和無覺知或迷糊的意識產生出來的意念或邪念可以像邪靈附身一樣,聰明地找到不觸犯法律條規的漏洞用言語當利器去傷害別人或設計去奴役欺負,而且不懂得適可而止,可以逼到人家去跳樓自殺,或殺人求解脫,或寢食難安,身心備受煎熬,如同生活在地獄裡頭,但當事人自己卻察覺不出來自己哪裡不對勁,因為意識已經很迷糊,似乎被邪念牢牢掌控了,除非能接受治療,對於當事人和受害人都是很不幸的事。會這樣子的原因很多,間接地跟食物有關,比較直接的原因是來自生活的壓力,來自更大的集團和制度的壓力,這股壓力的負面能量從金字塔頂端層層下傳,傳到最下層的人身上就受不了,加上食物,情緒,智能,個人背景等等條件都無法消化這種壓力,精神開始錯亂,開始轉移壓力給其他人,即使不是故意的,都很可悲,需要治療。
如果壓力下傳到有修行的人身上,就會被化解掉,不會再傳下去,不會產生推擠,因此,如果要改變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沒有欺壓和壓迫輕鬆寬容的社會,人人有責管好自己的情緒,從自己開始,讓壓力和仇恨等等負面的能量在自己腳下停止,也別一再姑息讓其他人有機會把壓力推給別人,而是教導如何面對或接受治療。不論壓力可以給人帶來哪些短暫或看似長久的好處和成就了哪些事,壓力從來就不曾給過任何人永久的好處,而是用焦慮,精神虐待,夢魘等等潛藏的創傷換取得來,都是用負面的方式去換取看似正面的成就與好處,孰不知已經在內心深處埋下了陰影,日後可能還會繼續作惡夢,夢到自己失敗,承擔不起失敗的懲罰。如果是精神正常的人,沒有人要壓力,每個人都想輕鬆去旅行休閒,如果還是認為非得施加壓力才能辦事,才能鞭策自己進步,那也是自己的選擇,但不要當成是舉世皆通的標準強施於人)

第三個層次的戒律可以說成是道德,這個層次需要人的思想整個都移上更高台階,完全轉移大方向。在道德的層面上,一個人不再遵從權威定下的硬性條規,而是根據狀況的需要選擇自己的行為,這個層次需要真正的智能(有智慧)和考量每一個潛能和因素之後做出很有創意,獨特又恰當的對應。再者,做出反應之前不能以個人的有限觀點為依據(無我的心態),而是從另一個宏觀和客觀的角度看到整個狀況(和更大的意義所在而不是個人的喜),別人和個人的需要都各得其所有兼顧到。換句話說,不能有貪,嗔,嫉等等自私的念頭導致自己看不到別人的問題和觀點,這樣才能從所有選項中找到一個最平衡最適合那個狀況的回應。這種戒律的心理素質就需要通過禪修去練出來,除非你一出生就是聖人,似乎是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了。而且,這個層次的分析和甄選過程很累贅,如果你想要用你的顯意識(智能)去考量每一個潛能和因素的利弊,會累死自己,你的智力無法同時處理空中那麼多粒球,肯定會超載(反而更亂,電腦也會亂,因為或然率太大太多)。幸運的是,(經過訓練的)潛意識可以輕鬆處理這種過程(用靈性的感官直覺去選擇和反應,見另一篇談到的IQ-EQ-SQ),禪修就能協助完成這個任務,感覺還真令人毛骨悚然。

比如說,有一天你在考慮一個問題要處理舅舅離婚的事,事情看起來像是個打不開的死結,因為有太多的可能,沒有一個是皆大歡喜的。隔天你在廚房洗碗碟,想著別的事情,忽然間靈機一動,憑空產生了完美的解決方案,就這樣冒出來,皆大歡喜。這種情形會出現必須是先解除(關掉)思維(智力)神經樞紐在思考問題的邏輯,給深層的智慧(高我)有機會發揮其本事,創造出解決完美的方案來,有意識地思考。禪修就是要教你如何脫離(3D)一般習慣性的思考步驟,是一種要你自己退出慣性思考模式的思想藝術,而且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場的思考方式。禪修肯定不是什麼高人和隱士才能修的道,而是一種很實用的技術,可以專注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馬上派上用場的做法,因此,禪修不是什麼超現實的事。

不幸的是,這種觀念也給一些人帶來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他們期望馬上得到來自外太空的啟示,還有天使管弦樂團的唱詩班在配背景音樂,結果他們得到的通常是更有效去理出舅舅離婚的頭緒來的方法,就很失望(沒用到神通和魔術),他們還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解決方案先到,大天使的聲音來得比較慢。


誤解七禪修是脫離現實的

不是這樣,相反的是要回到現實,雖然禪修不一定會讓你擺脫生活中的痛苦,但是會促使你更深入地探索生命的各個層面,穿透痛苦的障礙,不必再掙扎(而是淡然處之)。內觀禪特別在訓練人去面對現實,體驗生命的本來模樣,(用另一種心態)去面對你遇到的事情,吹破所有夢幻泡影,從那些你一直在欺騙自己的小謊言中解脫出來。結果還剩下什麼?就是原本的你(赤裸裸再也沒有包裝和標籤),看到不斷隱瞞不正視自己的弱點和動機只能在幻象的輪子上抱得更緊的事實。內觀禪並不是要你忘掉自己(陶醉在定境的幸福喜悅中)或掩蓋你的問題,而是要學習看到原來的你,看穿假相,完全接受(那個不完美甚至有點醜陋的自己),看到之後你才會去改變(也知道要改些什麼)


誤解八冥思是體驗高潮的方法

是這樣,也不是這樣。有時候冥思是可以製造幸福感,但卻不是你要冥思的目的,也不是每次都有這種感覺。如果你是為了這種感覺去冥思,就更難體驗到,反而是為了冥思的原本目標去冥思更容易體驗到幸福感,目標就是要提升覺知(意識)。喜悅是因為放輕鬆而產生,放輕鬆是因為你解除了緊張的身心(思想,智能的要求),要從冥思中得到幸福感反而強化了緊張的壓力,又把整個過程打亂,分崩離析(什麼都抓不著),這就是個進退兩難的自相矛盾(欲速則不達,無為則有,有為則無),你只能夠不去追求幸福才能得到幸福(也適用於現實生活中)。如果你只是要感覺良好或自high,有很多方法可以辦到,很多路邊的角頭都有人在探頭探腦要提供你這些服務。因此,(感官上的)歡樂不是冥思要追求的感覺和目的,雖然常常會出現,但也只是一項副產品,還是一種美好的感覺,你冥思得越多,就會出現得越多次,那些修行多年的人沒有人不同意。


誤解九禪修是自私的

看起來當然是那樣,就那麼一個人坐在禪座上。他有去捐血嗎?沒有。有忙著協助災區裡的災民嗎?也沒有。不過,讓我們檢視一下他靜坐的動機,為什麼他要那麼做?他的用意就是要停止憤怒,成見和邪念,他積極地要消除內在的貪婪,壓力和愚鈍(麻木的心)這些東西在阻礙他對別人的慈悲。如果沒消除,任何他做的好事都只是延伸了他的自我(滿足感),長遠來說並沒有幫到自己。用協助的名義去傷害別人是長久以來的正義之辭(為了你的好就必須無情強硬,愛之深,責之切,要求高,恨鐵不成鋼,恨子不成材,以愛的教育為名去行鐵的教育之實)Spanish Inquisition>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大審判(見註釋)就把這種(用正義包裝的)動機發揮到極致,審判異教徒的理由是為了維護公眾的利益(其實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剷除不聽話的人)

(註: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是在1478年由西班牙的Isabella女王要求教宗思道四世准許成立的異端裁判所,為了維護天主教的正統性,以殘酷手段懲罰異端,逼猶太教徒和回教徒改信天主教,直至19世紀初始在Isabella二世女王時期才式微取消。從1483年至1820年,共有38萬人被裁定成異端,被火刑處死的人達10萬。公開審判定罪的動機很多,但都不能明說,比如說要提升權威的阻嚇力,削弱反對者的力量,壓制不願意轉換信仰的猶太教徒和回教徒,沒收人家的財產和土地,保護王權免受第五縱隊反叛軍的圍攻,不讓他們坐大威脅王室。這些王室們以前造的惡業延續到今天的經濟危機,君主政體的強硬基石快要垮了。
位於西班牙巴塞羅那那座著名的基督教大教堂La Sagrada Familia雖然號稱是藝術結晶的建築,但卻散發不出讓人感覺溫馨的平和感,外層很粗糙,內部也不寬敞,像是螞蟻窩,更像魔法世界裡的城堡,看起來也很不舒服,在1881年開始建,要到2026年才會完工)


檢視那些有修行的人就會發現他們都在從事人道的工作,你很少看到這些人成為改革派的傳教士十字軍為了某些信念寧可犧牲掉一些生命。事實上,我們(人類)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自私,如果任由其自由發揮,我大的思想(太陽神經叢的能量)可以把最高尚的理念轉變成很難看的場面(如造神運動)。通過禪修,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本來面貌(自私,我大,麻木不仁,情緒化等等),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自私心理如何細緻(不容易察覺) 表現在許多細節裡,這樣我們才會驚醒過來,成為一個真正無私的人。因此,清理自己的自私心並不是自私的舉動。


誤解十靜坐時就是在思考很高尚的事情

又不對了。當然也有某些系統的靜坐法是在做這種思考,但不是內觀禪的修法,內觀禪是在訓練自己的覺知,覺知到什麼就是什麼,不論是高尚的真理或垃圾的理論,那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貼標籤和批判,也不必讚揚)。當然,在冥思時高尚的情操還是會油然而生,不必去避開,也不是要追捧的東西,就只是感覺良好的副產品罷了。內觀禪是個很簡單的練習,是直接地體驗自己生命中的情境,沒有好惡也沒有任何既定的印象去貼標籤。內觀禪就是不帶偏見地看著你的生命層層地展開(外在與內在的都一樣),來什麼就是什麼,就這麼簡單。


誤解十一禪修幾個星期以後我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對不起,禪修不是什麼靈丹妙藥,你的確會馬上看到一些轉變,但更有內涵的效果要多年後才會出現(變顯著,除非你的覺知異常敏銳),宇宙也是這樣子建造出來的(不只是七天而已),沒什麼好東西會在一夜之間成型(3D4D也一樣)。在某些方面禪修是有困難,需要長時間的紀律持之以恆地練習,有時候會有點痛苦(掙扎,因為有很頑固的舊習性揮之不去)。你每坐一次就會得到一些成果,但卻是很精細的(很難察覺出來,只能進步那麼一點點的微不足道),因為這些轉變都在腦海深處裡進行,要到一些時日以後才會表現出來(成為很自然的習慣和本性,用高我在思考和行動,低我退居幕後了還不知道)。如果你坐在那裡想要即刻見到什麼巨大的轉變,你就也連那些細微的變化也看不到,然後你就失望,放棄,發誓說再也不會有任何成果。因此,耐心才是關鍵,再說一次,是耐心(最基本的條件和心理素質)。如果你從禪修中學不到東西,你就會得到耐心,那才是最有價值的收穫。




本文完


如果認為本文值得讓更多人知道,獨享之後請分享,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